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评价体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旨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各地区、各行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科学指导。该指标体系采用三级指标体系设置,包括20项国家综合指标,具有重要的评估和引导作用,下面详细介绍指标体系如下。

总体要求:指标体系建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充分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以服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交通运输实现“三个转变”和打造“四个一流”。底层构建以国家综合指标为统领、行业指标和省域指标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全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

指标体系设置:考虑到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覆盖范围广泛、区域及城乡差异较大,以国家综合指标一个、5个行业指标和31个省域指标作为指标体系的三级结构进行设置。国家综合指标聚焦综合交通运输,注重国际横向比较;行业指标包括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邮政五个行业的考核;省域指标既包括共性指标,又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指标。

指标选取原则:指标选取应具备引领性、代表性、可比性、获取性、时效性等特点。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尺”和“指挥棒”作用,紧密聚焦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既问题导向又目标导向,从交通运输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和经济5个方面选取适合的指标。

国家综合指标构成:为考虑各地区、各行业特点,注重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等方面,从基本特征、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构成三个层次设置20个评价指标,还设置了一些表征指标供行业和地方参考。其中,安全方面设立交通运输安全性、交通系统韧性等4项指标。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设置和构成,既以国家综合指标为统领,又充分考虑了行业和省域指标的差异性,具备引领性、代表性、可比性、获取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指标体系将为加速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推动交通运输向着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

应急响应水平是反映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响应能力的指标。这主要体现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迅速实施应急救援、交通运输保障以及有效降低减轻突发事件影响等方面。

交通设施装备水平是反映交通运输领域设施、装备、产品等核心技术方面的先进程度以及自主可控能力的指标。

便捷是对交通供给能力和质量的要求,是为了提高交通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便利人民群众出行,注重交通运输服务公平性,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它主要从覆盖广泛、快捷顺畅等评价维度设置五项指标。

交通基础设施覆盖衔接水平反映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的空间布局和衔接水平,主要体现各方式、各层级交通运输网络的通达覆盖水平。

对外连通度与国际化水平反映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通连通程度、交通运输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输保障水平,主要体现我国的对外交通运输服务的覆盖能力和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保障能力。

交通基础设施无障碍水平是反映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无障碍出行及正常使用情况的指标。这主要体现特殊群体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以满足老龄化社会交通需求,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水平。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覆盖率的指标反映了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人口情况。

全球123快货物流圈覆盖率则反映了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覆盖情况。

高效是要求交通供给效率的指标,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衔接转换效率、运营管理效率和交通网运行通畅水平,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重点从高效利用、一体协调、智能创新等评价维度设置五项指标。

交通设施利用率是反映设施利用合理化水平,主要体现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指标。

交通网运行通畅水平反映了交通网络运行的通畅程度,主要体现合理运行速度区间的占比情况、设施能力和需求匹配情况。

旅客联程运输水平是反映旅客出行一体化服务水平,主要体现交通运输全链条高质量服务能力的指标。

货物多式联运水平是反映货物通过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一体化装载、衔接和转运的效率及发展水平的指标。

综合交通智慧化水平是反映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和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以及系统的智慧化发展程度的指标。

“绿色”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推动形成绿色交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化水平,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共生。它从生态环保、集约节约等评价维度设置三项指标。

交通运输工具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碳排放水平反映了由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体现减排效果。

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则反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及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重点从城市绿色出行水平和新能源载运工具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衡量。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资源集约化水平则反映综合交通及各运输方式对土地、岸线、线位等国土空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情况的指标。

“经济”是对交通投入产出比率的要求,体现用户以可承受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运输服务,全面适应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它主要从经济适应、支撑有力等评价维度设置三项指标。

交通支出可承受能力是反映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时间成本和支出费用的可承受能力,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财务可持续能力、全生命周期成本可承受能力、有效防范债务风险能力的指标。

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其反映了交通运输业对GDP增长的全部贡献,不仅包括直接贡献,还包括通过促进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增长的间接贡献。这一指标在反映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道枢纽对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在该指标体系中有所体现。该指标反映了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对经济引领促进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对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集聚带动作用,以及促进经济要素循环、推动交通与周边经济协同发展的能力。在推进交通强国战略中,加强通道枢纽建设能够极大地助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进交通强国战略,需要加强组织领导。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作用,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实施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整体有序推动指标体系的制定、实施和完善等工作。

完善体系构建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需要抓紧制定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测算指南,遴选符合行业实际情况的引领性强、条件成熟的指标向全国推广。同时,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提出符合行业实际情况的指标。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需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加快制定指标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确保指标体系尽快落地。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携手研究建立区域指标。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研究建立市级层面指标。

在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指标体系进行定期评估,视情调整完善。同时,需要创新数据采集方式方法,健全交通运输统计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夯实数据获取能力,拓展数据来源渠道,提升调查研究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交通强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