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 新能源车承压/混动车或迎风口

众所周知,随着补贴的退坡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明年补贴将彻底退出,对此,市场也不再感到惊慌,但毫无疑问的是,购车成本必将增加。此外,插混的绿牌也存在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市场深水区。目前,头部中国车企在混动市场中加速布局,一众混动新车酝酿上市。

对于新能源车的价格上涨,是因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水平,得益于各种“护法”,其中财政补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经过了几轮“慢刀子割肉”,今年的退补相对温和,与去年相比,今年私人纯电动车补贴少了3000-5000块,只占整车售价的2%-4%左右。然而,今年的补贴规模不设上限,加上市场对退补的反应已经没有那么应激了,那么2022年新能源汽车会踩着政策的“末班车”放量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一下新能源汽车的“翅膀”硬了没有。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能不能承受没有补贴?必须能。值得乐观的点是,一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区域正从一线限行限购城市向四五六线城市扩大;二是非限行限购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也突破了15%。然而,新能源产品在整个市场的竞争力还需要加强,去年销量前十的新能源汽车,如果放到整个乘用车市场里面,竞争力不算强。因此,在具体的产品层面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方向,对于那些追求环保、低碳生活的人而言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希望能够出现更多性价比更高、功能更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销量Top10新能源汽车在整体车市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车型在2021年上险销量表现突出,其中宏光MINIEV、Model Y和Model 3分别以38981、16039和12293辆的销量位列前三。汉、理想ONE、宋PLUS新能源、秦PLUS以及小蚂蚁和奔奔E-Star等车型也名列前茅。

消费结构也是需要关注的话题。微型车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方向,占到31%的市场份额,在纯电动车中更是高达38%。随着消费区域向后线城市的延伸,微型车型更是“功不可没”,在全国占近20%的渗透率。

然而在电动化之前,微型车型已被划为中国老百姓购车清单之外。电动化的到来,尤其是小小的绿牌,让微型车型得以从死亡线上再次起死回生。

紧凑型车市场是新能源车型需要攻克的难关,但31%的消费比例与整体市场51%的比例相差甚远。相比之下,此级别新能源产品数量较少,纯电动车型的数量甚至更少。在这个级别中,销售排名靠前的多为B端消费者,比亚迪的秦PLUS DM-i等插混产品占多数。尽管紧凑型车型是老百姓主要的消费类型,但能够云集在这一市场上的产品越多,竞争压力也越大。这也是长期以来,新能源车型没能撬开“铁板”的原因。

目前,国内10-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比重仅有16%,这其中还包括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如果单纯从纯电动车型机型上来看,则销售量更是无法占到一半以上。在此价位范围内,能够真正打入私人消费市场的纯电动车型并不多,比亚迪e2、荣威Ei5等少数几款产品则主要面向出行市场。为了立足脚跟,纯电动车型必须要消弭其与燃油车型在消费强度上的背离。

中型车方面的销售占比则达到了23.93%,其中特斯拉就贡献了近一半量。在中大型车市场中,理想ONE和比亚迪汉在同级同类市场中也进展良好。越来越多中国高端品牌新车面向高级市场,售价达到了30万、40万甚至更多。然而,随着明年补贴退光光,这些车型面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补贴退坡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涨价。车企表示,原材料、芯片供应等各种成本上升不得不也要反映在车型售价上。以三元锂电池为例,其核心原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2021年的5万元/吨涨到今年2月末的48.5万元/吨。这种价格的飞涨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也是众多车企涨价的主要推手。

虽然为了过渡期平稳,许多新能源车企发布了限时保价政策,但涨价势在必行,已经有近20家车企公布了涨价信息。涨价额度从2000元到两万元不等。

2022年部分新能源车型售价上涨额度车系价格上调。众所周知,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硕果累累的时刻,国家对该领域内的补贴有所动作。基于这一点,我们将需要探究新能源车型的价格变化及其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在售价上涨方面,比较明显的是Model 3和Model Y。前者售价上涨了1万,后者则增加了21088.8元。而小鹏P7、小鹏P5和小鹏G3i车型的价格同样有所上涨,分别为5900元、5400元和5400元。除此之外,在售价上涨列表中还包括了哪吒U300、哪吒V200、AION S Plus、AION Y、AION LX、ID.6 CROZZ、ID.4 CROZZ、零跑T03、宋 PLUS DM-i、比亚迪王朝系列及海豚等。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关系,不是替代,而是补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是多少才是平衡状态,最终得由市场的手来操控。电网和基建能承受的范围,基本就是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天花板。 补贴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竞争就开始步入了深水区。虽然补贴没了,但购置税减免和绿牌将成为永远的护甲。但一旦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优惠取消,意味着买车将会多花数万块,这对于消费者是否会消减购买热情,还有待观察。

此外,上海已经确定,2023年1月1日起,不再对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发放专用牌照额度。送不送这张绿铁皮的影响,宏光MINI EV在当地的销量变化或可作为参照。总之一句话,国补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的竞争就开始步入了深水区。

新能源汽车并不是国家唯一鼓励的种类。在碳排放的大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2025年,混合动力新车要占传统能源车的50%以上,2030年达到75%以上,2035年传统能源车要实现全面混动化。这意味着,在战略层面,国家的愿景是混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蒂双开”。中国车企已经开始布局市场,众多中国品牌相继推出了专为混动车型设计开发的专用架构,如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奇瑞的鲲鹏DHT混动系统、长城的柠檬混动DHT技术、吉利的雷神智擎Hi·X混动平台、广汽的绿擎技术、长安的蓝鲸iDD、东风风神马赫动力MHD混动系统、上汽的第二代EDU混动系统等等。

在补贴退坡、新能源承压的情况下,混动很有可能会迎来一个风口。头部中国车企手里都在攥着混动技术和产品,且今年将有吉利星越L雷神Hi·X、全新传祺GS8等一批混合动力新车上市,日系混动也将继续发力。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补贴的退出,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挑战。虽然购置税减免和绿牌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永久护甲,但消费者购买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混合动力车将成为新的市场机遇,中国车企已开始进军该领域并布局市场。因此,混动有望迎来一个风口,成为车市黑马。。

明年开始,新能源车将会面临来自混动车型的冲击。对于这一趋势,有专家建议从供应端刺激,例如实行双积分和减排政策。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推向市场的车辆类型,但必须具备强大的产品力,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

针对新车购买者,混合动力车和新能源车各有优劣。混合动力车拥有更高的续航里程和燃油经济性,价格更具亲民性。可以满足长时间行驶需求的用户。而新能源车虽然价格较高,但凭借绿色出行和创新技术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在远期,纯电动车将成为领导者。尽管目前造车新势力的紧张竞争可能会影响市场,但从长远来看,纯电动车和插混将成为必然选择。纯电动车凭借零排放和环保特性,注定将成为市场的未来趋势。

总的来说,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日益激烈,企业必须具备高效的供应链系统和行业前沿技术。同时,还需要注重推广和品牌建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