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时代: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1排行榜

据中国网报道,"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1"综合排名已出炉,北京连续6年位居综合排名首位,上海和深圳分列第二和第三。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杨伟民指出,"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对城市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价,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是先进的多模态指标体系。指标新增了按城市规模和按区域的分析,可以观察到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I城市、大II城市和中小城市在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

"指标2021"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重庆、南京、苏州和天津,这10个城市分布在4个城市群中。综合排名前30的城市中,24个属于中心城市。"指标2021"将城市的综合评价偏差值按城市人口规模类别进行了分析,展示出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

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驻日本使馆原公使衔参赞明晓东指出,“打开‘指标2021’惊喜地发现又有重要创新。即在各类指标排名后,以箱形图和蜜蜂图叠加的方式,展示了不同城市类型、不同地理区域城市的分布状况和差异程度,十分精准地展现了2021年我国城市的总体发展状况,以及不同人口规模和不同空间位置城市的发展差异,使读者对全国城市的年度表现有了更加立体、直观的印象,这真是一项重要创新,一下子让读者对我国城市发展了然于胸。”

“指标2021”的城市划分按人口规模分为: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I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II型大城市;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这一划分与《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通知》使用城区人口,而“指标”使用常住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根据上述分类可以划分为:17个超大城市;73个特大城市;107个I型大城市;79个II型大城市;21个中小城市。17个超大城市的常住人口达到2.7亿,是日本总人口的两倍以上。超大城市加特大城市更多达90个,人口总量高达7.8亿,是美国人口的两倍。

根据“指标”在评价方法上运用的“偏差值”概念,在每个指标上将各城市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所处的位置进行排名。以环境、社会、经济三大项偏差值叠加出的综合评价偏差值的全国平均值为150,各类型城市综合排名偏差值的中位数中,只有超大城市超过了全国平均值。

周牧之教授指出,“超大城市无疑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引擎,但值得注意的是,超大城市中也有综合评价偏低的城市。例如临沂的综合评价偏差值就低于全国平均值。又如石家庄,综合排名屈居全国第46位,而比石家庄少180万人的南京,虽然只是特大城市,但却能位列综合排名第7位。”

7大地区的城市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华东、华南领跑区域发展。没有一个地区的中位数超过了全国平均值150。其中,东北地区的中位数最低,大部分普通城市也都集中分布在其全国最低中位数的附近。西北地区得益于综合排名第12位的西安,拉高了整体的中位数水平。北京和天津提升了在华北地区的得分,是该地区中位数得以高于东北和西北的主要原因。

华中地带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武汉、长沙、郑州三大中心城市的带动,而在一般城市中,只有宜昌的综合偏差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华东地区的中位数最高,这主要归因于一批中心城市,如上海等城市的带动,以及一批表现优异的一般城市,例如苏州、无锡等城市,这使得箱形图的箱框面积较大,呈现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合力推高中位数的态势。

华南地区的情况也类似,既有像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的强势,也有像东莞、佛山等非中心城市的崭露头角。这两个地区已经有一批一般城市加入了全国城市发展的前列。

明晓东公参表示:"透过指标排名,可以准确地看到,2021年我国成功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